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提出,到 2026 年,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持續提升,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50 項以上,引領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
的企業超過 1000 家,標準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的成效更加凸顯。
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20 項以上,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全球化發展。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技術,正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加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刻改變工業生產模式和經濟發展形態,將對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指南》明確,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等 4 個部分。其中,基礎層主要包括算力、算法和數據,框架層主要是指用于模型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和工具,模型層主要是指大模型等技術和產品,應用層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場景的應用。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造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形成龐大市場規模。伴隨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迭代,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出創新技術群體突
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國際合作深度協同等新特點,亟需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
對于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指南》提出,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包括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 7 個部分,其中,基礎共性標準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性、框架性、總體性標準。基礎支撐標準主要規范數據、算力、算法等技術要求,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夯實技術底座。關鍵技術標準主要規范人工智能文本、語音、圖像,以及人機混合增強智能、智能體、跨媒體智能、具身智能等的技術要求,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應用。智能產品與服務標準主要規范由人工智能技術形成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模式。賦能新型工業化標準主要規范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制造業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點行業智能升級的技術要求。行業應用標準主要規范人工智能賦能各行業的技術要求,為人工智能賦能行業應用,推動產業智能化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安全/治理標準主要規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等要求,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賦能新型工業化標準主要包括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制造、營銷服務、運營管理等制造業全流程智能化標準,以及重點行業智能升級標準。
研發設計標準主要研制跨領域知識整合、新型設計模式生成、人機協同研發設計等標準;中試驗證標準圍繞高精度、全流程仿真模型,研制智能虛擬中試標準,以及復雜工業場景新技術應用驗證標準;生產制造標準研制生產過程智能化、產線監測及維護等標準;營銷服務標準圍繞營銷服務效率提升,研制智能客服、數字人、商品三維模型標準,以及用戶體驗等標準;運營管理標準。圍繞運營管理智能化能力提升,研制相關供應鏈管理、數據管理、風險管理等標準。
重點行業智能升級標準主要圍繞原材料行業,開展大模型暢聯產線數據、優化在線監測調控和工藝改進等標準研制。圍繞消費品行業,開展需求預測、個性化定制等標準研制。圍繞裝備行業,研制智能裝備感知、交互、控制、協作、自主決策等標準。
聲明:以上 文章收集整理自互聯網,并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本文版權的歸屬有異議,
請聯系我們,電話:0571-87214196!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