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感覺良好”乘組的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全部安全順利出艙,結束“太空出差”,回到闊別半年之久的地球,為中國航天迄今最長一次太空載人飛行畫上一個圓滿句號。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二十一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在這次任務背后,紡織人再次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紡織力量”。
航天員的“保暖服”
4月16日上午10時43分左右,神舟十三號“太空出差”三人組開始出艙。在每名航天員出艙后,工作人員都立即為他們穿上了“保暖服”。
這身藍色的裝備叫做航天員地面保暖裝置,由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賀陽教授設計,兼具了展示國家形象的功能。
據賀陽介紹,“神十三”沿用了“神十一”的地面保暖裝備。由于宇航員在軌駐留時間較久,落地后可能無法立即適應地球重力作用;且著陸地點的氣候較寒冷,為保障航天員的身體健康,需要設計地面保暖裝置。根據規定,地面保暖裝置由睡袋與蓋毯組成。睡袋會將穿著艙內宇航服的宇航員裝入,蓋毯則起到更加保暖、更多呵護的作用。為適應宇航員在扶手椅上自然彎曲的狀態,睡袋被特意做成適形的彎曲樣式;采用戶外運動的專業面料,達到防風保暖效果。
依據東風著陸場的現場氣溫,“神十三”航天員出艙后只使用了睡袋。
地面保暖裝置中睡袋和蓋毯的色彩以中國航天員中心標志的色彩為標準,從明度、色相及彩度三個方面,考慮與航天中心視覺形象統一,形成可識別的色彩體系。采用盛唐花卉紋樣,按傳統四方連續的方式進行組合,在秩序中尋求變化,近看具有豐富的細節與美感,遠觀形成富有節奏與韻律的背景,有助于烘托中國航天員的英姿。具有盛世氣象、中國氣派的花卉紋樣,傳達喜慶親切的氣氛,讓花團錦簇圍繞祖國的航天英雄。
據悉,賀陽教授是“神七”“神九”和“天宮二號”任務宇航員睡袋紋樣和艙內工作服色彩的設計師。從“神舟七號”開始她就為艙內睡袋設計圖案和紋樣。“當時運用了“祥云飛天”的概念,睡袋上有各種云紋”賀陽說。由于睡袋會留在軌道艙無法回收利用,因此每次的睡袋都需要重新制作。
空間站的“護身服”
除了航天員的“保暖服”,鮮為人知的是,在航天員在軌駐留的183天里,浙江石金玄武巖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玄武巖纖維布作為空間站的“護身服”一直在空間站默默地守護著他們。
新華社記者 彭源攝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空間碎片數量持續增加,嚴重威脅著航天器的安全運行。據悉,空間站的敵人其實就是太空垃圾形成的碎片和微流星體。目前已經被探測和編號的大型太空垃圾數量超過1.8萬個,加上沒有被探測的,整體數量高達上百億,而這一切只能依靠空間站自己硬抗。2018年,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就宣稱因為冷卻管損壞,導致了空氣泄漏事件。去年5月份,國際空間站長度18米的機械臂被一塊小型太空垃圾碎片貫穿,幸好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進行了后續的檢查和維修,才避免了更嚴重的后果。
我國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出現,在空間站的防御撞擊防護結構材料上采用了玄武巖纖維布填充,使得空間站能夠防護直徑高達6.5毫米碎片的高速撞擊。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空間站和浙江石金玄武巖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玄武巖纖維布已應用于我國空間站,其作為空間碎片防護結構的關鍵材料,能有效破碎、熔化甚至氣化彈丸,并降低彈丸的速度,使空間站抵御速度6.5km/s空間碎片撞擊的能力提高了3倍以上,大幅提高了空間站在軌可靠性和安全性,超過國際空間站的防護設計指標。
“我們從2014年開始研發玄武巖纖維布,經過2萬多次試驗才成功,并超過了其他國家國際空間站的防護設計指標。”浙江石金玄武巖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30周年,30年來,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不斷加速邁進,未來將邁向更深遠的深空,需要突破的技術會越來越多。
聲明:以上 文章收集整理自互聯網,并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本文版權的歸屬有異議,請聯系我們,電話:0571-87214196!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即整改!